2007/03/26

C推薦 : 皮相獵影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

皮相獵影【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Blog

導  演: 史蒂芬薛柏格(Steven Shainberg)
原  著: 派翠西亞包斯華(Patricia Bosworth)
編  劇: 艾琳克莉希達威爾森(Erin Cressida Wilson)
演  員: 妮可基嫚(Nicole Kidman)
小勞勃道尼(Robert Downey Jr.)
泰布瑞爾(Ty Burrell)
珍亞歷山大(Jane Alexander)
哈里斯尤林(Harris Yulin)
發行廠商: 群體電影工作室
電影類型: 傳記類/劇情
片  長: 124分鐘



這部電影以1958年為背景,也是真實生活中的艾柏斯,
60年代的女攝影師—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(妮可基嫚飾)開始她的攝影生涯的年代。


仔細去回顧就會有些疑惑
例如,剛搬來的人怎麼把家裡處裡的這麼快?
二樓到上面的感覺差距那麼大,其他人怎麼不知道?
是什麼樣的建築樓下是普通的樓梯,樓上卻是回轉樓梯?
樓梯的光線顯的奇怪,和上樓之後的光線不合... 等等

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片子場景轉換的一瞬間
很有魄力
很怪,不合理,但是因為演員的肢體表情可以分散注意力
所以故事可以繼續下去...


2007/03/14

sophisca-2007春酒聯歡

這是我幫男人做的第二件衣服...

旗袍阿!!
這是我的組長大人,真是太喜感了,哈哈哈哈哈



飾演賴阿金

我們大家都為了春酒的節目準備的很用心
除了道具之外
故事的演練也不下數十次
雖然沒有得到首獎
但還是很開心


飾演 ㄎ一 ㄅㄡˇ 老師


飾演大乃飽實驗組(左) 新月非洲小女孩(中) 非洲熟女(右)


飾演大乃飽 (右)

不過最近真的滿忙的
感覺沒有比過年前輕鬆
要巡舊點,準備新點,表演節目...等等


飾演 專業舞團


希望一切可以順利完成.



2007/03/08

AMNESIA

Amnesia


剛剛和一個朋友聊天
她問我,那麼大了,沒有交過男朋友會不會很丟臉?






怎麼會呢
心理面還有點羨慕

她激動的傳達她和某個人互看的眼神中傳達了些什麼
過去發生了什麼
哪一年..哪一月..哪一日..時間..地點..幾秒鐘...

那..也讓我想一下...

恩...
...
..
.

我想我記憶真的不好
你們都知道的

我記不住




2007/03/06

一同吃 和民 居食屋 with IN

和民 居食屋
時間: 20070304

第一次是B老大帶我們在忠孝店吃,有B老大.海曼.安潔麗.C

第二次和嘎嘎一起吃,我點了軟殼蟹沙拉NT180
沒想到竟然還好
倒是和嘎嘎合點了一個豚平燒NT160不錯吃
裡面料頂飽滿的


第三次,我和IN一起來,不過是在西門店
終於拿起我的相機拍照了


我點了鮮蝦帆立貝炒飯 NT160 好吃好吃
中間一球白白的有點酸莎拉的味道
上面有六七尾蝦子
還有一粒粒脆脆的魚卵
想到就要昏倒了~~~




IN點了豚骨叉燒拉麵 NT160
也說好吃,湯很濃
不過喝到最後會覺得味道太重了點

我們又各點了抹茶椰奶紅豆湯NT50,香香阿
裡面所謂的白玉就是湯圓的意思
雖然我不太能吃湯圓
不過我還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慢慢咬下去

雖然使用的元素都一樣
紅色的燈.假隔間.透明酒櫃...
但敦南店的設計讓我比較喜歡
層次和空間假象的製造比較成功吧!!
西門的空間就顯的就沒有那麼虛幻了

驚訝的是,這是三商的呢!!


IN和C 外加一隻吉娃娃





2007/02/19

AANGEL 5 【我們是情人還是朋友】.

AANGEL 5 【我們是情人還是朋友】心得

18022007 AM1123

在這本雜誌第一本出來的時候,我並沒有很喜歡這本女性雜誌的內容,甚至我也不再買這本書了,直到M女推薦我看這一期,因為她說這是個有趣的話題:
【我們是情人還是朋友】
M女接受度廣,喜歡接觸新事物,重點是,某些成面,我們的壘同會讓我們針對某些話題相互產生共鳴。

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看這本書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就可以看完,想要細細的去品味其中的故事感受也只需要花一個早上的時間,也因為這的確是一個很多人困擾著的話題,所以我慢慢閱讀,卻花了快一天的時間。

AANGEL把這個話題分成CHAPTER 1到CHAPTER 16,每個CHAPTER是不同的人寫下不同的看法,差距很大,每看完一個人的文章要跳躍到下一頁換人說話時,我都會很掙扎,思考我自己和這個作者的想法,因為我也這麼想,可是我不是這麼做的,我不那麼想,但我卻那麼做了。

每一個CHAPTER都有他們選邊站後的見解,當我看完360度方向的選擇後,為何我還在中心點上?我覺得我就溶在包益民&詹仁雄對話之間,那一道透明的玻璃牆上,一下穿越牆的一邊,一下穿越牆的另外一邊,卻無法脫離這道中間的矛盾點,情人和朋友之間的看法,我口是心非,我言行不一,我現在才發現我是。

第一篇CHAPTER提到一個電影情節,〈Jules et Jim〉台灣翻譯〈夏日之戀〉,文章大約解釋這部電影的故事,兩個男生Jules和Jim是相知相昔的好朋友,一同愛上了女生Catherine,三個人生活在一起,互相品嘗這種包滿愛情的友誼。之後Jim上了戰場,Catherine嫁給Jules,而幾年後戰爭結束,Jim回到他們身邊,Catherine發現自己愛的並不是她的丈夫,而是Jim,Catherine決定和Jim一起自殺來表示她們愛的真實。

『在最後以對的起自己的道德自省和羞恥心,想要以誠實的態度釐清關係,對焦愛情時,毀滅竟便成為一的途徑。』~節錄AANGEL 5 P23­
『情人和朋友的關係失去焦距時,我們為何要急著去對焦呢?說清楚,講明白,這是幸福生活中可以避免的驚悚。』~節錄AANGEL 5 P23

CHAPTER 3 開頭沒多久就提出了我們八卦之間,總是抓不到標準的問題,怎樣算情人?約會?試探?曖昧?牽手?接吻?每天通電話?發生關係?每天通電話?等等,到什麼程度就要改口叫做情人?或是一切都發生了,結束後才知道和情侶關係都沾不上邊。

用什麼衡量自己,用什麼衡量別人,當我們沒有遇到這樣困難的經驗時,我們用我們古早傳下來的道德觀,和白紙黑字的倫理論來看到別人,覺得說,這個人怎麼可以沒有給對方承諾就跟她發生關係?這個人明明有男朋友了卻跟他睡在一起?

再想想,今天如果有一對情侶交往五年了,剛好是適婚年齡,男方卻發現她並不是想要廝守一生的人而提出分手,我們會怎麼說?這還會因為立場不同而答案也有所變化,當我們是女方朋友:你不喜歡她為何要浪費她的青春?這樣她還要再等多久才能培養出另一段感情?怎麼嫁的出去?等等;如果是男方的朋友:就是感覺不再了,或感覺不對了,還硬是要走上結婚這條路,想要賠上一輩子嗎?當機立斷的好。

也許事發當下的人根本不是加害與被害的腳色,我本來就不要求對方給我承諾,兩個人發生關係就是個氣氛對了,感覺的了,默契在了,自然而然的發生了,這樣有什麼不好?CHAPTER 15 有個例子還可以完整詮釋不一樣的情節。

咖啡店的話題還是不會斷的,聊這些八卦,能接受的朋友,我會說,也許我會跟他發生關係,也許只是一個測試,也許我只是想體驗,也許…;跟不能接受的朋友,我就說,我覺得這不該發生的,她不該這樣,有沒有良心阿…。

所以我一直在玻璃牆上,被質化,我可以選邊當正面,但事實之下我依舊站在中間。